歡迎咨詢訪問SF6泄漏監測,避雷器監測,局放監測系統相關產品!
主營產品:SF6氣體濃度在線監測報警系統,SF6微水密度監測,GIS/GIL伸縮節形變狀態監測裝置,避雷器監測系統,套管絕緣監測,鐵芯接地監測,電纜護層環流監測裝置等電力在線監測設備
首頁 > 新聞動態 >生態環境監控技術走向精細化、智能化

生態環境監控技術走向精細化、智能化

點擊次數:1664次  更新時間:2019-09-26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監控建設正借傳感器和大數據技術走向精細化、智能化。目前,在我國,隨著傳感器的廣泛使用,使檢測者有能力采集甚至于低成本采集數據,數據量的大大增加,將讓人們在對各類情況下都能迅速做出更加準確的決策和應對措施。
  目前,不少地方生態環境監控部門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探索環境治理模式,創新環境監管手段,實行精細管理、治污。比如,對嚴重的空氣污染,原環境保護部開始探索建立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方法和制度。利用衛星遙感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篩選大氣污染"熱點網格"輔助檢查,以提升環境監管的性。

  該模式通過將城市及周邊地劃分為網格,綜合衛星遙感、地面空氣質量監測、氣象、大氣污染源等數據分析,利用大數據反演技術得出各個網格的PM2.5濃度,并結合各地的大氣污染源分布情況,篩選出PM2.5濃度高、污染排放重的網格作為大氣污染熱點網格,以此提高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化水平。
  目前,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系統采用的空氣自動監測微型站,采用的是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通過在氣象監測站點內安裝PM2.5傳感器、粉塵顆粒監測傳感器等多種氣體環境監測傳感器,來實現對大氣微環境的綜合、實時監測。
 

  不過,目前,由于傳感器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如受溫度、濕度、交叉氣體干擾,僅采用實驗室內標準氣體校準,無法保證傳感器在現場環境中的數據準確度,尤其是傳感器數據,需考慮與標準站數據的可比性,傳感器與傳感器數據的一致性以及傳感器輸出數據質量的長期可控性。
  另外,加之季節交替、環境差異及其他干擾,比如在季節交替變化或天氣條件下,或在工業園區、道路交通、餐飲集中區等污染特征明顯的特殊環境使用時,單純采用傳感器布點建設網格化系統,監測數據準確性很難保證。因此,還需不斷優化傳感器算法模型、不斷修正,才能起到數據的作用,進而才能實現大氣污染環境監控監測及治理。

蘇公網安備32011202000346號